本來,我跟褚兄一點都不熟,在茫茫書海裡其實是不會特別注意到他的,只知道他是個作家,其他的一點都不知道。後來在一個因緣際會裡,聽了他的演講,也就是觸發了我寫『旅行,來個環遊世界如何?』這篇文章的來源。之後,每當我佇立在誠品的書架前,看到他的書,就好像看到一個老朋友又出現在Facebook上一樣。
(對了,為什麼要特別提『誠品』?這年頭好像逛誠品聽起來氣質就好一點~~雖然他的書通常都比較貴~~)
其實嚴格說來,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是在台北地下街,當時路過的我就看了牆上一眼,看到褚兄的名字,一時親切;看到書名,我卻楞了一下。那個時候的我之所以在台北地下街閒晃,因為我剛好離開了上一份工作,給了自己一段不算短的假期,期待自己可以放下沈澱,歸零。
褚兄這次寫的是他從事NGO的工作,在緬甸的偏遠地區從無到有的開墾出一片有機農場的歷程。我喜歡褚兄的一個地方是,因為他遊歷極廣,所以小故事很多,而從小故事裡感受到的,往往比你去闡述一個道理更能讓人心領神會。可惜,我只是個讀書人,不是個說書人,也不便在此引述,不過還是想把其中一些好的觀點提列出來:
『拿錢在當地消費的公益旅行』,是的,這個觀念是不是跟我們一般的觀念不一樣?所謂的公益,不就是我們把東西集結帶過去嗎?怎麼會是拿錢去?褚兄特別提到:你把東西帶過去或寄過去,很多時候運送成本已經比物品本身更昂貴;再者,因為你的免費供應,雖然有人得到了幫助;但原本在當地販賣此物品的人卻因而受害,這就失去公益的本質,那還不如去當地購買這些物資,然後送給需要的人,大家都受惠不是更好嗎?
『調查發現薪水達年薪七萬五千美元以上,無論在增加多少,都不會有額外的幸福感』,這個調查我想特別提一下,因為這是個很有趣的題目,褚兄的原意是:錢,並不會為你帶來更多的幸福,所以我們不應該為了錢而汲汲營營;當然我想很多人跟我第一時間想到的一樣:如果我年薪有七萬五千美元,那我何必還汲汲營營~~
『Unlearning:拋棄舊習慣比學習更困難!』,這是褚兄本書所要分享的最重要的宗旨,也是『歸零』所代表的意涵,或許因為我們都書念太多了;或許為了工作,我們都必須成為每個領域的『專家』,但在此同時,我們是否很多時候都忽略對方的需要與事物的本質,而以自我的專業去判斷:嘿,別想了,我認為這件事就是這樣~~。
雖然我是在最近才看這本書,但看完這本書之後,我卻心有所感:以前,我每次要出去旅行的時候,我總是會把要去的地點有什麼景物,要用的交通工具是什麼?公車、電車的號碼是什麼?住的旅館一定要先預定,把所有的行程都安排的萬無一失,之後就按照計畫把旅行順利的、完整的走完!一切都很完美,我總共看到了幾個瀑布,走過幾個步道,也沒錯過任何值得拍照的建築物。一開始都很好,但後來我一直覺得怪怪的,但不知道哪裡錯了!
終有一天,我豁然開朗,旅行,應該是一種探索,而不是一個按照計畫完成的專案,如果你已經知道了會看到什麼瀑布、什麼建築,那旅行的探索就變得有點乏味,因為『未知』本身,才是旅行最吸引人的部分。所以當我決定騎自行車環島時,除了酒庄以外,我什麼目標都沒有定,我不知道自己第幾天會在哪裡休息;不知道下一餐是便利商店還是在地小吃;不知道路上還會碰到什麼路標指引我到一個新的景點;不知道自己晚上有沒有地方睡!是的!這種感覺就對了~~
『要努力成為我喜歡的那個人』,這是褚兄的自我期許,也是對大家的祝福,希望大家都在那條讓自己更喜歡自己的路上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