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看富爸爸系列的第三本書,也許已經有人從前兩篇發現,我對於富爸爸系列的書籍評價似乎沒有那麼推崇,那為什麼我會有這麼多富爸爸的書呢?因為這是訂雜誌送的!更精確的說,我是為了拿這一套書,才去訂那個雜誌。一套書加上一年份的雜誌還可以特價,這是個很划算的購買,如果,我真的能從中學習到什麼東西的話。
我試圖如同以往的用一句話來總結這本書,才發現這次很難做到!因為嚴格說來,這本書分為兩個,一個是重複富爸爸系列的觀念;另一個是開發個人的天賦。
羅勃特這次把財務IQ分為五大步驟:
IQ_1:賺更多更多錢。羅勃特並沒特別提到如何賺更多錢,但要賺更多錢不外乎就是增加你本業的收入或增加能帶來被動收入的資產。
IQ_2:保護好你的錢。如同我在『富爸爸與窮爸爸』中提到的,節稅在美國能夠創造很大的利基,但是在台灣並沒有辦法創造那麼多的效益!所以這一段並沒有太令人驚奇的事情。
IQ_3:錢都編列預算。如同我在存錢哲學裡提到的,羅勃特也認為應該要先把該留下來的錢留下,剩下的才是支付那些日常費用。但羅勃特在這個段落寫了兩個我並不欣賞的兩個例子:第一,羅勃特提到為了要買一台賓利轎車(二十萬),所以他請湯姆把他的貴金屬投資從二十萬元操作到四十五萬元之後,他才去買這台賓利車,這樣他不僅能夠擁有賓利車,還能夠保有原先的貴金屬投資。這個例子不吸引人之處在於,不是每個人都有一個湯姆可以把二十萬變成四十五萬!所以也就沒辦法在花錢享受之餘還能夠保有原有的投資!第二個例子是,羅勃特說到每當他想增加一項負債時,他就寫一本書,這樣版稅就能夠支付他新的負債,他的方法很對!但讓這些買書的讀者看起來有點像笨蛋!
IQ_4:懂得用錢賺錢。羅勃特這裡用他自身投資的一件300房的公寓為例,說明他是如何操作賺錢的。而我,也很無聊的把他的例子算了一算,我想我可能算錯了,要不然就是這個例子真的有點離譜。一千七百萬,貸款八成,利率4.9%。以貸款二十年來說,本利均攤,每月應繳八萬九千元,平均每房近三百元,這裡並沒有什麼問題!問題在於他提到如何增加收益?他為每一房都安裝洗衣機與烘衣機,因此每房每月增加五十元!如果我的租屋是台幣九千元,我會因為有洗衣機與烘衣機而每月多付一千五百元嗎?我只需要六個月的一千五百元就能夠擁有我自己的洗衣機與烘衣機不是嗎?
IQ_5:善用理財資訊。羅勃特曾經提過一個很有趣的觀點,為什麼我們會為了打好球去買很貴的球竿;卻不願意花錢去請一個好的教練?我們都想從股市、房市賺大錢,也都準備了資金要進場,但我們卻很少甚或不願意花錢去取得好的標的資訊。當然,在台灣花錢去取得投資標的就好像參加投顧老師的下線,這種下線能夠賺到錢的機會通常不太大。所以對我們來說,如何找到一個正確且有良心的資訊提供才是更重要的吧!
是的,我似乎並沒有在這本書裡取得更多我所缺乏的知識,但是好險的是,我還是堅持把他看完。這本書的第九章就是一篇很有趣的一章:培養你的理財天賦。對我來說,這一章應該是這一本書最重要的吧。鏡向神經元,科學發現人腦裡有一種鏡向神經元,讓我們習慣去模仿我們所看到的事情,就像鏡子反射一樣。這點要說明什麼?物以類聚是有科學根據的,而重要的是,如果你要成功,那你就多去看看成功的人是怎麼成功的,而他最後的成就是什麼;如果你要有錢,那你也就應該去看看有錢的人是怎麼變有錢的,而他最後擁有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