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自身的狀況,培養合適的消費觀。消費觀無所謂的正確或錯誤,因為他跟每個人自身的財務狀況有關。但對無論是富有還是貧窮,我們都應該分清:想要與需要的差別。
需要,就是生活裡如果沒有這樣東西,會影響到我們生存的利基。例如,食物、衣服就是生活的必需品,所以我們『需要』做這樣的消費。而想要呢?就是滿足個人物欲的東西,就算沒有,我們的生活仍不會有風險,例如說,iPad。
每個人的工作、生活環境與所得能力不同,所以需要與想要並沒有一定的歸類。對於一個住在桃園,工作在台北市的人來說,汽車可能是『需要』;但同樣的工作在台北,也住在台北的人來說,捷運是如此的便利,這時候去買一台汽車可能就真的只是滿足自己『想要』的慾望,卻沒有必要性。
另一種想要與需要的差別是,如果我們確定需要一台車,那麼是買一台Toyota的Yaris或一台Audi A6?是的,這也有需要與想要的分別。我們都想要Audi的車,但是如果絕大部分只是中、短程的通勤使用,那買一台Audi的車除了安全一點以外,是為了滿足我們的需求還是被人推崇的欲望呢?當然,如果有人就是家纏萬貫,那多花一點錢也沒什麼關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