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柯林斯著作中文心得寫的最用功的部落客,偶而會關心一下自己的文章在 Google 搜尋的排行是否又被擠到後面幾頁去了,而其中「為甚麼A+巨人也會倒下」在今年果然被擠落了幾個名次,原因是多了很多篇新聞雜誌的文章,內容幾乎都是台積電執行長魏哲家在工研院院士的授證典禮上援引這本書裡的幾個觀點。
基於此,有些報導文章重新摘要了書的內容;有些文章引用了魏執行長的一些言論,包括 CEO 的得意忘形和台積電近年一直買土地等事宜,然後,就沒了!當然魏執行長當下的確是用比較幽默風趣的方式來談這件事,然而依簡單的觀察來看,相信魏執行長談笑風生的背後是真的有其憂慮的:
普克定律 + 彼得原理
普克定律:一個公司的成長不可能超過人才的成長
彼得原理:一個人可以坐上現在的位置通常不是因為他/她可以把這個位置的工作做好;而是因為她/他在前一個低階的位置做的很好,才會升到目前的位置。
為何簡單認為這是台積電目前可能最需要憂慮的呢?因為台積電以前的成長是根據客人的需求與自己的步調來成長,但由於現在的台積電除了服務商用客戶,也要開始服務政治需求,這種被動式(被迫式)的成長就會面臨普克定律的挑戰,因為當你擴充的速度已經超越你原本培養人才的速度,代表本來一個能力與歷練還是課長階段的人,因為擴張的關係,所以提前把他擺在經理的位置,(這裡是舉例,簡單其實不知道台積電的職位定義),甚或可能因為無人可用,所以不是【提前】把人放在位置上,而是放了本來就不會有機會在這個位置上的人。雖然這樣做會有不少本來只能默默排隊的人可以提前一展所長,但相信會有更多人是被放在他不足以擔負重任的位置上。
那麼台積電會有跌落的風險嗎?短時間來看:不會。
回到企業衰落的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成功之後的傲慢自負
第二階段:不知節制,不斷追求更多、更快、更大
第三階段:輕忽風險,罔顧危險
第四階段:病急亂投醫
第五階段:放棄掙扎,變得無足輕重或走向敗亡
魏執行長在他的發言裡有提到第一階段:CEO 常常忘了自己是誰,問題是 CEO 自己其實不會意識到自己已經忘了自己是誰。所以魏執行長其實已經很清楚這個問題的核心,所以相信魏執行長可以警惕自己避免發生第一階段。對於第二階段來說,大部分的公司進行擴張成長之所以失敗,大都是進入新的領域,但沒有做好吃水線原則而導致最後崩盤,台積目前的擴張主軸大部分其實是原領域的技術在精進,而不是新領域,且台積電目前的產能利用率幾乎都在滿載狀態,而未來無論是人工智慧、自駕車、區塊鏈、物聯網的產品幾乎也都需要高階半導體的支援,加上原本的3C電子產品需求,未來的十年台積電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俱在的Turbo狀態。保持第一與第二階段的安全性,至少目前就不用去擔心第三到第五階段的風險。
雖然短時間內台積電沒有風險,但長時間來看,因為台灣的出生人口一年比一年少,人少了當然相對應可以用的人才就少了,這個問題我想即便產官學開了個半導體學院也幫助有限,因為沒有人了,就是沒有人了。所以要維持同樣的競爭力,台灣真的要敞開胸懷,廣納世界的人才,不要一有非台灣人坐上公司高位,就憤青式的批評:難道台灣沒人才了嗎?如果台積電用的人是能力平均前 20% 的人,現在30~50歲的人口裡,他每年還有 6 ~ 8 萬人可以挑。十年後,以 25 ~ 30 歲要踏進社會的年輕人來看,他只剩 3 ~ 4 萬人可以挑,且他需要的人越來越多,但可以挑的人卻越來越少,所以整體員工素質將會持續下降,這時要如何維持競爭力就是個很挑戰的課題了。
(國家發展委員會,出生人口推估-中推估)
人口問題是國家級的危機,但是所有的政治人物都只想『表演』解決問題,但從來不想真的去解決問題。